close

  「方圓美術館」原名「遂園」,這棟建築融合了西式洋樓的「遂生醫院」、居家使用的廊院式四合院與巴洛克式的圓拱迴廊。是將軍鄉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他不僅是一位醫師,也是將軍鄉連五任的鄉長,在當年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附近只有這間診所,無法前來看診的病患, 黃清舞先生會親自前去看診,清貧的鄉民還不收費用,因此老一輩的鄉民對此地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遂園」前棟被用來做為診所,空間包含診療室、候診室、西藥房及護理室等,在角落裡還保留了當年的候診椅。在時光遞嬗中,遂園也隨著主人的逝世而逐漸荒蕪。

  後代的子孫原本已要將遂園轉售給建商,鏟平後興建透天厝出售,但漚汪出生的企業家林振豐先生,幼年時母親曾在此幫傭,他不忍遂園在怪手下化為殘磚片瓦,經過多次的交涉、奔走,終於將它買下。 

  從舊照片中,可看到遂園昔日十分廣闊,花木扶疏,喜好園藝的 黃清武 先生在庭園裡種滿了綠意盎然的盆栽與咾咕石石景,但因後來因道路徵收,不僅面積縮小,從原有的 2公頃縮小為500,樓梯也被硬生生截斷。 

  從樓梯上的照片還可以看到以前椰子樹隨風搖曳的美景,與荒廢後湮沒在雜草中的浩劫。荒廢的遂園在風與中日建頹圮,除了屋瓦毀損,竹編土牆也塌落而漏雨。

 

  為了使遂園恢復原貌,他出資整修,改名為「方圓美術館」。破繭而出的方圓美術館,褪去了陰鬱晦暗的外衣,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眾人面前。除了展出多年珍藏的陶藝品,也要邀請藝術家定期舉辦展覽,並開放給民眾參觀,賦予老舊建築新的生命,成為公共的藝文空間。

    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廉的便是鄧慧芬的作品「方圓之間」,導覽人員表示本原本要命名為要命名為「遂園美術館」,但因諧音聽起來像「衰園」而作罷,後來館長觀察園中建築的特色,有許多直線與圓弧形結構,「方和圓」並存在每一個角落,也代表著 黃清舞 先生生前作人處事的原則「規矩與圓融」,所以命名為方圓美術館。

  目前美術館採複合式的經營,戶外開闢成讓遊客休憩的餐飲空間,中間原本有西式圓形的噴水池,但現在已封起成為小型的表演台。四周環繞著圓弧形的迴廊,上面掛著黑沙網,並以陶製的「漁網垂」為點綴,將將軍鄉當地特色融入空間設計中。

  戶外圓弧型的長廊帶著對稱的節奏感,以淺灰色調為主旋律,一如設計它的主人,樸實中帶著沉穩,沒有多餘的雕飾,帶給人簡單而典雅的感受。

  方圓美術館保留了黃清舞先生的書房,作為故居文物常態展,裡面保存許多珍貴的老照片、處方箋、詩句、手稿,彷彿包裹在時光膠囊中。牆面的書櫃,陳列著老鄉長部分的藏書,原本的藏書十分豐富,導覽人員表示當時因濕氣很重,書頁大都受損潮溼,許多都已黏在一起,連日搶救才救回一千餘冊藏書。

  館長林振豐本身也是個收藏家,館內展示了許多他珍藏的台灣早期常民陶瓷器物,也有許多當代的陶藝,古樸的陶器在明亮的投射燈下,染上一抹溫暖的色澤,樸拙而溫厚的氣味,帶領人進入時光隧道,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館內將原本居住的房間規畫為展覽室,雖然空間並不大,但處處可見館方人員用心佈展的巧思,營造出小而美的藝術氛圍,讓人可漫步在其中,細細品味每幅創作。

  戶外的小型庭園有一個小型舞台,上面有陶藝家蕭巨杰老師的作品,平日除了靜態的展覽,也會不定期的舉辦音樂會等藝文活動,讓悠揚的音符飄揚在庭院裡。

  「遂園」昔日的主人雖已遠去,但在新生的「方圓美術館」裡,有著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與被時代掩埋的故事,等待著到訪的旅客一層層的挖掘這裡所蘊藏的人文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欣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