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參加了由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所舉行的導覽,來到了霧峰的光復新村,
(http://tw.myblog.yahoo.com/greatgreenutopia-1956atabuhistory)
以前霧峰是從中興新村到台中的必經之路,小時候家人曾帶我到霧峰省議會這裡幾次,當時還有個電影文化城,但自從中投公路通路通車後,我幾乎就沒有來霧峰了,而第一次來到光復新村是在九二一地震之後,叔叔帶我和堂弟堂妹來參觀光復國中隆起的操場,走進光復新村,樟樹的綠蔭與紅磚牆給人一種很熟悉的感覺,連路旁的路牌都如出一轍,只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血脈相連的關係.
第一個出現花園城市的理念地點是永和,但這個概念只停留在設計師的圖紙上,但只在紙上談兵從未實現過,民國四十五年,中央政府基於防空與疏散的戰略考量,將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疏遷至中部,並在霧峰鄉坑口村一帶興建光復新村,,第一個實驗新市政理念的地方是光復新村,也是移植歐美社區的初步嘗試
雨水與汙水分流的系統,光復新村汙水下水與汙水處理廠,台灣第一座污水下水道系統
區內的宿舍有分甲乙丙丁戊等五個等級,依不同的位階分配宿舍,要求住戶們他遷,計畫騰空該宿舍,並加以標售 所以現在的居民都已搬離,已經成為國有財產局管理。
策畫多場導覽的吳東明先生,從省府新市鎮的歷史、建築與空間市鎮規劃經驗,來探索光復新村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吳老師帶領大家參觀宿舍,由於已人去樓空所以內有不少垃圾,
光復新村的宿舍整體上和我家有許多一致性,中興新村橘紅色的磚瓦是後期才覆蓋上去的,原本底下也是灰色,窗子與牆壁都大同小異,
聯棟的屋頂間也有防火牆
屋內也很類似,但因為我家有整修與增建,所以已非早期的原貌
光復新村裡原有三座車站,原本會有公車繞一圈,但現在已沒有了
兩層樓的宿舍(正面)
背面的樓梯(上下左右各一戶)
感謝吳東明老師詳細的解說因為我中途才趕到所以前面的介紹都沒聽到真的是很遺憾了
由亞洲大學的學生所為宿舍門口所畫的彩繪
這個是甚麼呢?那是由學生們創作象徵霧峰的阿罩霧!(之前有展覽但現在已經結束了)
留言列表